阿凱是個就讀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他最近向我抱怨,大學甄選或是教育制度的改革,都在逼迫他高中就要為自己未來的人生做出決定,把個大學甄選,搞到像要求職一樣,要先瞭解學群、知道每個科系在做什麼,然後要為自己選擇科系、要在書審資料中告訴老師「因為我未來想做……工作,我對這個領域很有興趣,所以我來申請貴校系。」




 




他繼續用憤憤不平的口氣繼續問我,他現在為自己未來的工作下的決定就是正確的嗎?我念了這個科系,未來就一定會從事相關的工作嗎?或者就讀了這個科系,能保證往後的就業嗎?




 




我沒有馬上回答阿凱的問題,等他平靜下來了,我才緩緩地告訴他,世界上很難找到所謂的「一定」。很多上班族的工作領域跟原本念的科系一點關係也沒有,會埋怨自己以前學的專業派不上一點用場;也常常聽到許多人在抱怨,要不是為了混一口飯吃,根本就不想做這個自己沒有興趣的工作。這些職場上常見的現象,不可能因為我們修改了教育制度就消失,但不可否認地,絕對有許多職場當中的人以前從沒考慮過自己的未來,一直到出了社會之後才不斷抱怨「學無法致用」,或後悔為什麼當初不選擇跟自己工作有相關的科系。回到我剛才說的,沒有所謂的「一定」,即使你現在很認真尋找「目前的」志趣,也不代表未來你有辦法跳脫這些辦公族的窘境,只是,我們嘗試著用我們過去的經驗,讓你們盡量有不重蹈覆轍的機會,同時也給你們一個目標、提早學會瞭解自己並為個人負責。




 




為什麼有不少老師跟我反應甄選入學的學生比指考入學的學生表現得更好?因為甄選入學的同學曾經思考過自己的興趣和未來,所以有更大的動力為自己的選擇而努力;指考考上的學生,很多時候只因「分數到了」就進了那個科系,進入大學之後,也不容易在短時間內發現課程的有趣之處,或是找到自己的目標方向,加上大學的各種誘惑,在學業上的表現就會不如教授的預期。




 




先別急著抱怨,也不要想著自己是被逼迫的,有時候看看各個行業的工作內容,尋找自己有興趣的事物,這個過程有可能是相當有趣的,而且當你真正進入職場、有了生活壓力之後,也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了。




 




看著阿凱帶著些許疑惑但少了氣憤的身影,我想他有聽進去我的話,只是在還沒有自己嘗試過之前,疑惑也是難免的,就等著他自己去體會了。


 


 


【你有滿腹心事和疑問卻不知該找誰訴說嗎?寫信給主編,讓主編陪你聊聊天! amanda1@tingma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茂茂甄測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