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照顧偏鄉弱勢學生,繁星計畫發揮功效。台大師培中心教授王秀槐一項針對全國大學繁星生的研究發現,繁星生雖來自社經地位相對弱勢家庭,但上大學後的學業表現,比申請入學和考試分發學生表現好。
她另一項針對台大第二屆繁星生的研究則發現,社區高中生繁星錄取台大,入學後表現比明星高中生優異。調查發現,台大繁星生表現最好,其次是推甄申請入學者,指考分發入學進大一的成績墊後。
王秀槐分析「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97學年度大一新生調查資料,發現繁星生背景較為弱勢,但學習態度比非繁生投入,且更有毅力,學習表現也較佳。她認為,繁星計畫達到照顧弱勢、區域平衡作用,鼓勵更多優秀學生選擇社區高中就近入學。
她另外針對台大學97學年度大一新生進行問卷調查,比較不同管道入學新生的學習經驗與成效,發現台大新生多集中在全國14所都會區的明星高中,占67%,但他們大一平均成績卻不如來自非都會區社區高中的繁星生。繁星生成績排名中位數在前三分之一,非繁星生則在50%左右。
王秀槐指出,國外的研究發現,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子女學習表現相對較差;但台灣的研究卻發現,繁星計畫多為區域弱勢的高中學生,大一成績顯著高於非繁星學生,也較少翹課或轉系。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台大繁星生表現為何比非繁星生好?台大師培中心教授王秀槐進行質化訪談發現,繁星生多來自社區高中,在高中是「 小池大魚」,是學校風雲人物、喜愛讀書,高中生活如魚得水,這些特質讓他們上頂尖大學後,成為「大池大魚」。
根據研究,繁星生對於所讀的科系因為興趣契合,適應上比非繁星生來得好,對未來的生涯也有明確的目標和想法。
王秀槐指出,台大繁星學生在社區高中,大多是語文或數理資優班學生,成績在全校前五名,訪談時有人說,「不太念書就全校第一,只要上課有聽,不用花時間熬夜」,高中三年學習經驗如魚得水。訪談也發現,台大繁星生高中時期有四個共同經驗:注重課業、深受師長器重、成績優異、樂在學習。
至於繁星生進入台大後表現好的原因,王秀槐說,他們很多是高中母校第一個考上台大的學生,錄取台大時,母校都在校門口掛紅布條慶祝,讓他們身肩使命感和責任感,更珍惜上台大的機會,也更加用功。
王秀槐認為,程度好的學生留在社區高中就讀,比較有自信和成就感,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家長不必迷信明星高中,留在社區高中就,壓力沒有那麼大,更容易展現自主學習的精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