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鄭語謙、沈育如/台北報導】

許多大學甄選入學比率逐年提高,凌駕指考分發;如今卻傳出個人申請資料造假弊端,令人對甄選制度公信力產生質疑。有大學堅持,甄選能看出學生潛力,不應廢除;但也有大學表示,除成績造假,部分學生書面審查資料誇大,「寫得獎經驗,卻一問三不知,也是一種欺騙,」建議學生誠實以對。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陳大樑表示,全世界對甄選入學的方式都採取「你敢寫,我就敢信」的「誠信原則」,畢竟學生靠造假進入學校,日後也不見得能畢業,還要負偽造文書的法律責任。

師大教務長吳正己指出,每年甄選面試時,常遇到學生書審資料洋洋灑灑寫了當志工、做科展、寫專題的經歷,結果一問三不知,原來是老師幫忙很多;現場用英文自我介紹,面試教授「再反問,就接不了話」,都讓教授印象深刻,面試分數只能倒扣再倒扣。

吳正己說,甄選面試目的是要看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和在校表現,選出適合的人才,自傳中提到的經歷和得獎紀錄真偽,「用專業術語問一下就知道了」。他建議學生還是要誠實,不要誇大,送出做假的表現,不易被錄取。

台北醫學大學各系甄選入學平均比率約六成,其中醫學系高達七成,明年預計再提高到七成五。陳大樑指出,學校長期研究發現,甄選入學的學生進大學後在校成績、社團表現以及日後做為社會領袖的比率,都較傳統紙筆測驗分發的學生高,因此學校不會因一次弊案就調降甄選比率。

清華大學甄選入學比率六成六,居各大學之冠。清大教務長陳信文說,校方肯定甄選入學。雖然發生學生竄改成績申請入學,但清大不會因噎廢食,但明年考慮加派人手抽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茂茂甄測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