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1. 十六世紀起,歐亞間的海上貿易興起,許多歐洲國家紛紛前來亞洲經商。歐洲某國王室出資組成船隊,前往印度與東亞地區貿易。國王為反制抗議教派,避免其擴張,還願與教廷合作,免費將傳教士送往商船所到之處傳教。這位國王是:




(A)西班牙國王菲利普                      (B)英格蘭王伊莉莎白




(C)俄國皇帝彼得大帝                      (D)瑞典國王古斯塔夫




32. 一篇論文裡的關鍵詞有:中日關係、山東問題、胡適、巴黎和會。這篇論文討論的主題最可能是:




(A)庚子拳亂         (B)五四運動        (C)瀋陽事變        (D)七七事變




33. 一位商人自述:家中原本頗有積蓄,曾經擁有一家運輸公司。後因為投資股票,一夜之間,家財全部化為烏有。他為了養家活口,只得到碼頭當搬運工,但工作並不固定,收入有限。許多朋友則因無法繳付房貸,住家遭銀行查封,只得跟許多人一起在公園搭帳棚,領失業救濟金,不相信政府能解決他們的困境。這種情形最可能是:




(A)1800年拿破崙戰爭後的巴黎         (B)1918年第一次大戰後的倫敦




(C)1932年經濟蕭條時期的紐約         (D)1950年第二次大戰後的上海




34. 臺灣原本不產耕牛,主政者在南北兩路各設「牛頭司」,負責引進牛隻繁殖,以用於耕作。主政者並在各地修築水利設施,提供耕牛、農具與種籽;又大量招募「中土遺民」前來開墾。這是何時的情況?




(A)荷蘭時期         (B)清領初期        (C)日治時期        (D)戰後初期




35. 某一時期,立國的理念是﹕「國家應由受過良好教育、擁有財產的人來管理;他們可以制訂法律,保護人民財產,維持社會安寧。人民應當遵守法律、熱愛國家。」所有法律也都依據這樣的理念制訂。這應當是下列哪個時期的觀念?




(A)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的法家思想   (B)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法典的主張




(C)英格蘭王約翰簽署大憲章的概念   (D)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法典立法精神




36. 學者指出:某個時期的農村巿鎮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三角洲;黃河中、下游的巿鎮數量很多,但每個巿鎮的貿易額卻不大;長江三角洲的情況恰好相反,巿鎮數量少,但每個巿鎮的貿易額都很大。不過,政府在兩個地區所收的商業稅大致相等。這種經濟現象最可能出現於何時?




(A)唐代前期,江南地區漸次開發      (B)北宋時期,商業繁榮巿鎮興起




(C)蒙元時期,華北經濟漸趨沒落       (D)明代時期,江南巿鎮經濟擴大




37. 日本軍方在一份布告書中說:「我軍所向,蕃人懾服。」但當要與清國議和之際,清國政府生出異議,未能立刻達成和議。「現在,兩國商議已決,即將接受清國請求而撤軍,並將該地人民交還清國。」這份布告書應當是:




(A)牡丹社事件後日軍的公告             (B)日軍佔領琉球之後的公告




(C)甲午戰後日軍對臺的公告             (D)日俄戰爭期間對東北公告




38. 一位官員指出:為紓緩巿場銅錢不足問題,政府應當禁止民間鑄造銅器。經大臣討論後,向皇帝建議:除銅鏡之外,禁止民間以銅為原料,鑄造器物。此事最可能發生於:




(A)秦朝,統一六國後,為促進商業活動,鼓勵民間自鑄銅錢




(B)西晉,因漢末大亂後,百廢待舉,政府希望擴大銅錢流通




(C)晚唐,因商業漸繁榮,貨幣不足,必須確保銅錢供應充足




(D)清中期,因白銀流失日趨嚴重,朝廷下令,擴大銅錢流通




39. 古董商販售一批聲稱是從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書,指出:這批書寫於牛肩胛骨的文物,主要內容為土地交易契約。幾位同學發表看法,下列何種說法最可信?




(A)這批文物從河南安陽出土,又有甲骨文書,應當是真品




(B)刻寫在牛肩胛骨,而非書寫在龜甲,故極有可能為贗品




(C)甲骨文直到清末才出土,無法偽造,這批文物應為真品




(D)商代並無土地交易行為,自然不可能有契約,應為贗品








40. 一位統治者自述其生平事蹟:「19歲那年,國家受到奸黨蹂躪,是我招募軍隊,打敗奸黨,才重建和平。元老院選我為執政官,控制所有權力,但我拒絕獨裁,不僅恢復了許多逐漸沒落的傳統,也為後代子孫立下許多典範。」這位統治者最可能是:




(A)亞歷山大大帝                             (B)羅馬將領凱撒




(C)羅馬皇帝屋大維                          (D)羅馬皇帝君士坦丁




41. 一首詩描述古埃及的農業生活,提到以下特徵:甲、尼羅河定期氾濫,使埃及生生不息;乙、河水澆灌了沙漠,養育肥美魚類;丙、河岸有牲畜覓食;丁、神廟定期舉行豐年慶典。上述哪項特徵最足以說明此詩所描述的是農業定耕生活方式?




(A)                   (B)                  (C)                  (D)




42. 十九世紀中期,一位俄國學者批評政府的某項政策,認為它「改變數百年習慣的生活方式,摧毀自古以來人民與土地的連結關係。」因此他呼籲:「讓我們根據傳統的原則,重新恢復國家與人民、人民與土地之關係。」這位學者批評的政策為何?




(A)解放農奴         (B)組織公社        (C)農地重劃        (D)土地國有




43. 一張老相片顯示:火車站中有數列滿載士兵的火車,其中有兩列預計開赴比利時前線,另有一列即將駛往東方邊界,車廂上的標語寫著:「向沙俄宣戰!為祖國奮鬥!」這張相片最可能是何時的情景?




(A)1854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英軍開往前線




(B)1870年德法戰爭爆發,德意志聯軍向法國開拔




(C)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軍準備出發




(D)1939年歐洲大戰爆發,德軍準備進攻蘇聯之際




44. 自某個時期起,藝術創作強調恢復希臘與羅馬的傳統,藝術家精研人體結構,重視透視法。他們的地位大幅提昇,非以往的工匠可比,貴族與富商都願意收購藝術作品珍藏。這個時期最可能是:




(A)西元十二世紀   (B)西元十五世紀  (C)西元十八世紀  (D)西元十九世紀




45. 一份臺灣的考古報告記載:其居民主要住在水岸的稍高階地,已形成定居的小型聚落。他們使用石製的生產工具,如石鋤、石斧,種植根莖類的作物。這一文化分布地區廣及中國的閩南和廣東沿海。此文化遺址最可能是:




(A)長濱文化         (B)網形文化        (C)大坌坑文化     (D)十三行文化







【解答】





31 (A)      32
(B)      33 (C)      34 (A)      35 (D)





36 (B)      37
(A)      38 (C)      39 (D)      40 (C)





41 (D)      42
(A)      43 (C)      44 (B)      45 (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茂茂甄測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