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6. 近世臺灣開發以來,逐漸形成「大租戶─小租戶─佃戶」的土地所有與經營結構。某個時期,政府為了解決財政不足的問題,除了清查全臺土地,防止逃漏稅外,更以行政命令,剝奪某個層級地主的土地所有權,而以政府發行的公債以及現金作為補償。如此一來,政府得以向直接經營土地者徵稅,擴大徵稅對象,稅收也得以增加。這次土地所有權的變動最可能是指:




(A)鄭成功實施屯田制                      (B)劉銘傳行減四留六法




(C)日本取消了大租權                      (D)民國政府三七五減租




47. 西方商人到中國貿易時,地方政府常藉各種名義收取費用,令商人不勝其擾。在一場戰爭後,中國政府同意各國商品除繳交5%的進口關稅外,不用再繳納任何雜費。從此以後,各國貨物正式繳稅進口,到各處販賣。這場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48. 「現代化的關鍵在於發展科技。我們不可能光靠空談變成現代國家,我們國內的科技、教育都比附近國家落後20年,我們需要有知識、有訓練的人才,就好像當初的日本。不過他們是靠新興起的資產階級,我們要靠普羅大眾。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做得比日本好。」這種說法最可能出現於:




(A)1890年代的俄國                         (B)1930年代的德國




(C)1950年代的印度                         (D)1980年代的中國




49. 某企業於1972年在臺灣設廠,並成立研發部門。1992年以後,陸續在江蘇(1992)、上海(1994)、荷蘭(1996)和四川(2004)設廠。江蘇、上海和四川廠的產品,多在該地銷售或外銷東南亞;荷蘭廠和臺灣廠的產品,多在歐洲銷售。下列哪個概念最足以說明該企業在各地設廠的過程?




(A)工業慣性         (B)區位擴散        (C)區位聚集        (D)空間移轉




50. 臺灣曾文溪出海口附近,每年9月底有許多黑面琵鷺從北方陸續飛來,在潟湖區過冬覓食,次年3月再陸續飛返北方。某同學觀察黑面琵鷺的生態習性,並結合國內、外觀察紀錄,在無電腦製圖工具協助下,欲繪製黑面琵鷺年中遷徙路線圖。下列哪項地理科的學習成就,最有助於該同學完成遷徙路線圖?




(A)了解地圖的座標系統




(B)認識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圖例




(C)利用等高線判斷各種地形的技能




(D)區分空間資料和屬性資料的差異





















































 















 















 















 



























 

    










 

    












     





51.圖三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公布的1950-2004年間四個時期,全球總貿易額和總生產值的平均年增加率圖。下列何者最能用來解讀圖三所顯示的資訊?







 




 




 




 




 




 




 




 




 




(A)全球分工盛行,使區域間相互依賴增強




(B)產品生命週期縮短,導致工業區位移轉




(C)工業區老化,引起區域經濟結構再調整




(D)新興資本市場興起,跨國社會空間出現








52-53為題組




馬利、尼日、查德、塞內加爾和布吉納法索等非洲國家,以經濟作物的出口為主要外匯來源。長期以來,經濟作物出口價格變動不大,但是進口糧食、工業產品卻越來越多,價格也節節高漲。為了平衡貿易赤字,這些國家以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為主要政策,以致傳統農業土地利用改變。請問:




52. 從五國的環境特性判斷,其創造外匯的主體是下列哪組經濟作物?




(A)油棕、可可      (B)棉花、花生     (C)甘蔗、茶葉     (D)橡膠、香蕉




53. 該五國以經濟作物的產品出口創造外匯,利用外匯進口糧食和工業產品的現象,最適合用下列哪個概念解釋?




(A)物流                (B)三角貿易        (C)空間分工鏈     (D)殖民地式經濟




54-56為題組




表三是2006年中國一些經濟指標和原物料消耗占世界的比例。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是環境問題嚴重和都市化程度迅速上升。如沙塵暴發生頻率逐年增加,空氣汙染物排放量已居世界前茅,且對全球環境影響日劇。2006年,把在都市生活半年以上的農村流動人口也歸類為都市人口時,中國都市化程度為43.9%,但其中至少有1.2億人在制度、社會地位及一些生活與文化層面,無法過實質的都市生活。若扣除這部分人口,中國都市化程度可能就只剩33%左右。請問:




表三




































 




項目




占世界(%




 




項目




占世界(%













GDP




5.5















能源




15.0




出口額




8.0







30.0




進口額




6.4




水泥




45.0







54. 中國經濟指標與原物料消耗占世界比例的數據差異,最能反映中國的下列哪項特色?




(A)人口數量多且分布不均                (B)作為世界工廠色彩濃厚




(C)區域貧富差距相當嚴重                (D)經濟特區發展速度減緩




55.中國發生的沙塵暴和排放的空氣染物,在下列哪個時段最易影響到臺灣?




(A)初春—仲夏(37月)                (B)仲夏—初冬(712月)




(C)晚秋—初春(113月)              (D)仲冬—初夏(16月)




56. 中國都市化程度雖已達43.9%,但有許多都市人口仍無法實質享受都市生活帶來的便利,主要受哪項因素的影響?




(A)都市階層體系的發展                   (B)推拉因素與供需互補




(C)都市土地利用的分區                   (D)人口的城鄉分隔制度








【解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茂茂甄測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