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教育部統計,全台有九成以上大學將服務學習課程列為必修,然而部分大學卻將服務學習課窄化成全校打掃,有時老師根本不出現,學生乾脆「拗」同學代簽名。還有校地不大的學校,學生甚至得自行製造垃圾給老師檢查。大學生抱怨,變調的服務學習課師生虛應故事,很難從中體會服務精神。

為培養大學生將所學回饋社會,教育部民國97年頒布「大專校院開設具服務學習內涵課程作業要點」,上路之初更補助大學每校最高200萬元經費,鼓勵各校廣開服務學習課。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二年級的王同學說,原本學校就安排晨間掃除時間,這是校內長久以來的傳統。有了服務學習課程後,各班必須在上課時間前往負責區域「再掃一次」,有時晨間掃除才剛結束,地面根本沒垃圾,大家乾脆帶著早餐邊吃邊掃,下課後才有垃圾可讓老師檢查。

王同學抱怨,掃校園不是不好,只是沒必要因為一門課,逼得老師學生必須「合作演戲」給學校看,下課後還得苦笑拿著掃把拍合照當做學習紀錄。由於服務學習課通常是必修,學生即使無奈也不敢缺席。

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徐同學也說,校內的服務學習課程分為校園內打掃、參加社團營隊。他觀察,多數學生是抱持著拿必修學分的心態參加,很少有人在課程結束後,還能持續進行服務。

他還表示,服務學習課的打掃區域是由學校打掃阿姨負責分配,但因為學生們常掃不乾淨,經常下課後阿姨還得自己再掃一次。老師也只有學期初會出現,平常則讓學生自行簽到,所以常發生同學輪流代簽的情形。

中央大學服務學習課也出現類似情形。中大法文系新生林同學說,服務學習課給人的感覺不像「課程」,而是在校園裡四處打掃、聽演講,累積一定服務時數就可取得畢業門檻,雖然自由度很高,但不太容易從中學到什麼,老師通常也只會點點名就放大家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茂茂甄測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