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學者研究指出,台灣課堂上總是安靜,但並不是學生都不願發言,而是提問或回答老師問題時,需要多一點時間思考。學者建議,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多採取兩三人小組討論方式,讓學生有充足時間聚焦問題、找出答案,再由其中一人代表發言,既能避免思考盲點,又可兼顧學生顏面。

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與清華大學教授共同研究發現,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可以先給學生一點討論時間,或先讓學生思考寫下重點再回答,會讓台灣的大學生比較願意在避免犯錯丟臉的情況下回答問題。

台師大師資培育中心教授王秀槐表示,老師如果在課堂上直接問學生有沒有問題,不太容易激發學生提問意願,但如果先讓學生與周遭同學討論後再發問,或直接讓學生不具名寫下問題,效果會倍增。

此外,在課堂上營造出「安全感」,也有助於刺激學生卸下心防表達意見。王秀槐舉例,教師在拋出問題時,可以採取無標準答案的開放式問題,告訴學生只要邏輯清楚言之成理,都會是一個好答案。

為了替學生顧及顏面,王秀槐也鼓勵教師在課堂上多採取小組討論,一方面能給學生多一點時間討論,讓問題更聚焦、答案更周延,小組討論過後也會讓學生感覺,講得不好不是個人問題、講得好是大家的功勞,可分攤丟臉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茂茂甄測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