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動力機械系教授賀陳弘昨天在十二年國教人才培育研討會指出,包括美國史丹佛等世界一流大學重視學生來源的多元性,台灣的大學招生有很大改進的空間,並建議大學繁星推薦名額要增加。
103年十二年國教上路,教育部先免試入學再特色招生,且免試占7成5,希望菁英學生從集中變成分散到各校,引發不少明星高中學生、家長、校友憂慮,以為教育部要消滅菁英教育,擔心明星高中不見了,也會影響國家競爭力。
賀陳弘表示,國家當然要有菁英教育,但在大學實施比較成熟、合適,且菁英標準多元化,並非傳統認知的評比可以反映。他也說,不少人以為考試入學比較公平且可以扶弱,70、80年代是如此,現在教育高度職業化,並非如此。
賀陳弘直指,國中升高中競爭激烈,國中生平均3年下來要寫2000張測驗卷,10%國中生有霸凌經驗,某明星高中11年有7人自殺,不當的升學競爭導致教育變得畸形,「變成地獄狀態很久了,」教育應該去關心、成就每位學生,但現在「教育已淪為升學工業。」
賀陳弘說,目前面臨的教育問題是學生學習動機不強烈,因為教育專注於產品良率,學校只要升學率、使用齊一的教材和統一考試等。
賀陳弘強調,以史丹佛為例,入學學生有1/7是三代沒上過大學的,美國哈佛大學每兩年都保留1個名額給南太平洋的學生,刻意讓學生來源多元化。
賀陳弘認為,台灣各大學招生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大學選才應由專業人員來做,而非教授,才能選到適當的人才;如果學生都來自明星高中,大學創新就無法產生,他也建議擴大繁星推薦名額。
對此,佛光大學校長、教育部前部長楊朝祥也贊成,他表示,擴大繁星可讓不同高中職學生進入頂尖大學,可改善擠明星高中現象。
教育部長蔣偉寧指出,配合十二年國教,教育部擬在106年將繁星推薦比率提高到15%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