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兩岸青少年最常使用哪些數位科技作為學習的工具?一項調查發現,第一名是智慧型手機(69%),其次是照相機(31%),第三名是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各佔28.6%)、第四名是電子書(14.3%)。

聯合晚報、富邦文教基金會、新浪微博和高校誌共同主辦「兩岸青少年論壇—數位科技學習」,由成功高中學生林士能、中山女中學生陳郁禎、世新大學的上海交換學生胡天禾,和數位多媒體群聚理事長王宇、作家吳若權,共同探討智慧型手機為青少年學習帶來的改變和影響。

新浪微博調查,兩岸青少年常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84.1%)、社群分享(50.7%)、通訊軟體聊天(42%)、照片記錄(29%)、玩遊戲(26.1%)。三名同學皆表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最大的學習好處是快速找資訊、節省時間、互動式教學。林士能說,智慧型手機常用來查單字,國文老師教大家利用手機App查詢字音、字形和古文;英文作文課時,老師開放同學用手機應用程式做為輔助學習。胡天禾常利用智慧型手機查地圖、查公車到站時間、下載中醫App。陳郁禎每天用手機聽空中英語教室。

數位科技帶來好處,但也產生負面影響。胡天禾說,資訊繁雜又快速擴散,訊息的準確性難確認,她也觀察到,很多大陸小學生從小接觸數位科技產品,每次家庭聚會只顧著玩智慧型手機的遊戲,不願聊天或是關心其他事物,和自己童年常接觸大自然相較,現在的小孩流失了「真實感」。

陳郁禎也觀察說,很多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傳訊息、使用fb,變成「會打字而不會寫字」的窘境,更常常錯字連篇;林士能發現,很多人變成「低頭族」,有時老師在上課,同學則低頭上社群網站或玩手機遊戲,反而浪費智慧型手機的好處和美意。

王宇建議,使後用數位科技產品應有自制力,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使用上網吃到飽專案,盡量使用Wi-Fi、少下載遊戲;平時盡量運用平板電腦手寫輸入功能,避免長期使用注音符號輸入,久了會寫錯字;而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螢幕,也不適合長時間閱讀,以免傷害視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茂茂甄測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