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祖焯是知名的文壇人士林海音之子,也是作家,學得雖是工程,並拿到工程學博士,但目前在成大與清大任教,教得都是文學,是台灣唯一工程博士出任文學教授職位者。
夏祖焯畢業於建中,最近他在菁英教育專刊中發表「建中學生與菁英教育」一文,表示「為政者與民代,如果如此短視,為了選票,妄顧社會未來利益(編按:指菁英人才對社會的貢獻),算什麼政府?」認為12年國教育,一定要有菁英高中與大學的配套。
他指出,教育部大學5年500億元的政策就是要培養大學的菁英人才,有人認為經費過於集中台、成、清、交等學校,但如統統有獎,就等於統統沒獎,贊成經費集中。
還有人批評500億過於集中理工,忽視人文、社會學科,但他認為也是合理的,因為台灣仍非高度開發地區,在這個階段、重理工是當務之急。
但高中對菁英的培養應全面,不應該偏重理工醫,且他不相信高中的菁英教育會被12年國教的學區制取代,因為民主社會如硬要實施學區制,一定會有反彈。
成大校長黃煌煇贊同夏祖焯的說法,國家需要菁英,但菁英在小時候無法知道自己是菁英,需要被發掘、栽培,他希望政府推動12年國教,在注重教育普及的同時,也應思考菁英教育的重要,兩者不能偏廢。
建中校長陳偉泓在文章中也表示,美、日、韓、星及大陸都有菁英高中及重點大學,台灣的重點大學計畫,一定要有配套的菁英高中,才能保持台灣的競爭力。但目前推行12年國教,只看到政府「大破」的決心,卻沒有看到「大立」的作法,讓人擔心。
北一女校長張碧娟批評12國年教先75%免試,後25%特色招生是反人性的設局,當全世界都在重視培育優秀人才時,台灣12年國教是不是反其道而行,培育人才不易,一定要從中學開始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