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智華】
台灣的大學超過160多所,密集度堪稱世界最高,少子化問題逐年進逼,若不整併,大學因招不到學生關門也是遲早的事。教育部訂法拿回國立大學整併主導權,但如何讓雙方願意「走入洞房」,而非大吵大鬧、不歡而散,需要觀察。
比起50所國立大學,社會多認為最應整併的是100多所私校,或者是招生有困難的「後段班大學」,然而私人興學受保障,教育部除祭出招生不到標準就減名額及鼓勵退場等措施,暫時也拿不出好方法。
因此,教育部只能先拿受政府補助的國立大學開刀,然而之前採給經費補助等利誘方式成效不彰,只好訂法取得整併主導權;不過大學整併不只涉及現有的教職員工生,還有已畢業的校友,有歷史情感,工程浩大,只有法絕對不夠。
教育部現在雖然可強制大學雙方「結為連理」,然而如果雙方都不願意,或一方無意,教育部要如何「逼人結婚」?屆時大學師生不走上街頭抗議才怪。教育部的挑戰才要開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