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台師大文化創藝產學中心主任許和捷昨天指出,經濟不好,設計業給的薪水和工作的回饋,「對畢業生是傷害」。為協助設計科系學生找工作,讓全球業者都可來找人,教育部委託台師大建置人才庫,預計月底完成。

台灣學生近年來在國際設計賽屢獲大獎,教育部昨天舉行獲獎作品展,展出95年至今得過國際大獎前3名畢業生新舊作品。

別以為得到國際設計大獎工作就一路順遂,薪水很高,許和捷說,這幾年來有90人得前3名,其中1/3開個人工作室,1/3到公司工作,另1/3待業,包括當兵和讀研究所等。

他說,得獎學生找工作不難,但心態要調整,因為到一般公司起薪只約2萬4到2萬6,待遇不佳;加上被公司要求做重複的事,不能繼續創新,對設計科系學生是傷害。

孟繁名的作品得過3項德國紅點設計獎,其中一件還是大獎「best of the best」,他實踐工設系肄業,1月退伍至今,投了5、60次履歷,還沒找到工作。他說:「我真的不挑工作,不限薪水多少,只要能設計就覺得幸福」,9個月還沒有找到工作,他也覺得很詭異。

他說,得到國際設計大獎,「對我似乎沒有幫助。」面試時面試官只多看幾眼,不認為得獎跟能力能畫上等號。

台師大美術研究所畢業的陳重宏之前在廣告公司工作8年,雖當上創意總監,月薪15萬元,想自我突破,又回學校讀書,得到英國倫敦國際獎金獎,現在為自由插畫作家,薪水較以前高,跟客戶溝通也較好,他勉勵得獎學生要放下身段,調整心態。「得獎只是讓你多跑幾步,但在設計界仍有很多要學,包括專業、協調能力及工作態度等,要跟資深者學習。」

台師大美術研究所畢業的張雅婷,已有教師資格,雖然當老師月薪4萬多,她仍選擇到薪水差一截的設計公司,因為設計工作有趣又有挑戰性,先闖闖看,不行還可回去當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茂茂甄測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